三、预期建设成效(包括条件与环境、实验队伍、实验教学、体制与管理、示范与辐射、特色等方面内容,应有量化指标) 1.条件与环境建设 加大实验室尤其是应用型技能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购置成套的先进仪器设备,更重要的是加强仪器设备的有效使用和管理,注重实验技术人员的操作培训,注重提升教师开发仪器设备新功能的能力,继续加大实验室软件建设投入,逐渐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向高科技现代化模式转变,拟引进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平台建成后,老师和学生在试验中产生信息化互动,老师可以及时的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对老师的现场演示做出及时反馈,老师发现的共性问题则可通过广播方式让更多的同学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为适应国家人才战略转移需要,应用型教学内容的扩充与实验教学管理方法的改进势在必行,“十三五”建设期间,针对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平台相应软硬件建设应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前期已完成啤酒工艺实验室和谷氨酸发酵实验室的改扩建工作。酵母扩大培养小试车间、葡萄酒小试车间、固态发酵实验室和12L超临界萃取实验室也已初具规模,上述实验室的落成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后期建设中,首先,拟从应用型实践教学实际需要,进行实验内容扩充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现有管理制度,争取建成无人值守的信息化管理实验平台,以便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从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学期间有更多机会进行自身实践能力培养,以适应生物工程相关行业快速发展的产业需要。其次,为能弥补大型实验设施所占场地与使用经费过大而难以进实验室的不足,并考虑到某些试验风险的因素,将进一步加大虚拟仿真实验训练项目的建设力度,完善现有虚拟仿真实验机房软硬件环境,增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数,使学生在实验室即能亲自感受工业化生产现场的氛围与操作训练。另外,实训基地将实施开放实验项目与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相结合,实现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并重,努力将现有校内生物综合实训基地建成具有一定商学特色的、能够以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学生实习和实验教学相互衔接的实训实践教学中心与学生科技活动基地。实训基地还将进一步拓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争取与更多的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聘请更多技术人员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生产实际情况,为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就业奠定更坚实的社会基础。 2.实验队伍 中心除担负实验教学任务外,还支撑着我院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重点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以及本中心的建设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拥有了较为精干的师资队伍,特别是“十二五”建设期间,先后引进了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山东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若干名优秀博士毕业生,专职教师队伍的科研总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目前专业教师中硕士、博士教师比例已达到90%,超过了国标中规定的85%的比例,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0%,远远大于国标中30% 的规定。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优化师资队伍,充实力量,特别是已有计划将引进并培养3-4名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博士或博士后年轻教师,在强化新兴的和前沿性的课程的同时加大工程教育力度,并使学生及时感受到国际学术前沿最新动态的同时掌握更多与生产实际结合更为紧密的应用型技能。 另外,还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继续加大对现有教师进行工程理念教育,一方面将加大与企业合作,聘请既有行业教育背景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一线技术专家走进校园,与青年教师组成相应团队,借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强化青年教师工程技术再教育的培养力度,同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进广大教师和企业进行更加广泛合作,在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同时,提高科技开发能力,提高老师和生产实践密切结合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好高新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方法和技能,更好地实现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为了让广大教师都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加强相应企业的联系,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和1个以上的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开发新产品、共同进行学生的创业和技能培训、定期开展学术交流、讲座和学术报告,使学生真正能够摆脱目前高分低能的现状。 3.实验教学 实验课程同理论课程一样,是构成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的基础课实验教学原则上应独立设课,建立实验成绩和实验报告档案,并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相关内容和渗透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中心应按照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实验教学项目的管理,中心拟推行层次化教学,中心拟在“十三五”期间实行部分开放式教学,实验室提供选题,对某些专业课程则可实行学生可选择自带课题的方式完成实验,中心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等全方位服务。 4.体制与管理 (1)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术氛围 自筹或争取一定资金经费设立实验教学研究基金,支持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研究。召开年度实验教学研讨会,探讨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全额资助教工发表实验教学学术论文与教学改革论文,支持教工参加研讨会、调研、培训、进修等学术活动。 (2)建立“三过关”制度 建立实验教学人员“三过关”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工程师或技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进行技能培训,增强教师动手能力;进行教学培训,提高工程师授课水平;进行理论培训,强化技师理论水平。 (3)建立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继续遵循“引进与培养并重,竞争与激励兼顾”的教师队伍建设原则,构建和谐的用人环境,加强有工程意识、工程背景、工程综合能力、工程教育方法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积极支持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将科学前沿动态、最新科研成果和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融入到实验教学当中,不断开发新型实验项目。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高水平的教师在从事理论教学的同时,从事实验教学及改革工作。加强实验教学教师的对外交流与培训,不断改善学历结构,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使实验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更上一层楼。 5.示范与辐射 天津市“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均将生物产业列为了地方重点发展与支持项目,针对天津地方生物产业发展需要,实验中心将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和科研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实验教学与科研、生产和社会应用实践相结合,强化地方经济建设所需相关行业知识领域的实验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在生物、食品、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实验技能和研究创新能力。同时,实验中心将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科研优势资源为地方经济服务,努力将中心建设成在本地区乃至全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实验中心。 6.特色 中心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将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秉持“厚基础,强综合,争双创”的实验教学理念,通过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优化类型与创新方法等,构建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体系。 中心将进一步加大理工结合并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及应用能力为出发点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开放实验为切入点,不断深化改革,将中心建成能为学生提供接近实战的创新创业实验平台。 中心还将进一步坚持以“教师科研成果反哺教学”这一有效方法,不断努力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进一步拓宽课堂教学资源,增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探究性。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以食品与健康产业为背景,在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工业微生物应用与开发、发酵工程等方面具有较强学术研究与技术转化能力的且有商学素养的应用复合型技术人才。 |